欢迎来到—吾爱奈飞

吾爱奈飞新闻

环境新闻速览 | 生态环境部首场视频发布会 五位司局长同台答记者问

更新时间:2020-04-08  浏览次数:869

“在这个特殊时期,我们以这种方式跟大家见面。古人讲见字如面,今天我们是见面如面,看到大家感到非常亲切。”3月10日上午,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对着面前的大屏幕和摄像机说道,而以往他对面的观众是身在现场的记者。


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生态环境部10日召开了一次特殊的新闻发布会,不仅首次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,司局级官员出席的数量也是有例行发布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。


发布会上,生态环境部各业务司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的环保工作情况。其中,关于建立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内容被详细解读,其直接关系到接下来的企业复工复产。依据这两个清单,部分企业可以豁免环评审批,也可免去或减少现场环境执法检查。从中可以观察到生态环境部优化执法方式、推动分类管理的积极探索。


本场新闻发布会是生态环境部首次采用视频会议的形式。图:生态环境部



首场视频会议 最多司局级官员出席



这是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。受疫情影响,生态环境部的2月例行发布会延迟到3月召开,而且一改往日的开会方式,首次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。


发布会前一个小时,记者们便早早“来”到了会场,开始逐一测试声音与画面,确保视频会议能顺利进行。


在出席人员方面,这场发布会也有些特殊。有五位司局级官员出席,分别是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司长、新闻发言人刘友宾,生态环境部应急办主任赵群英,综合司司长徐必久,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,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。这是生态环境部建立例行发布制度以来,出席司局级官员最多的一次。


五位司局级官员出席,数量为有例行发布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。图:生态环境部



武汉连续一周多实现医废“日产日清”



发布会上,生态环境部各业务司负责人介绍了疫情中的环保工作。在这些工作中,医疗废物和医疗废水尤为关键,它们能否安全处置关系到新冠肺炎狙击战的成败。生态环境部应急办主任赵群英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目前全国医疗废物做到“日产日清”,医疗网飞拼车平台总体平稳。 


据介绍,截至目前,湖北省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增加了2.7倍,武汉市增加了4.3倍,武汉市医废处置能力已由疫情前的50吨/天增加到263.8吨/天。从3月2日开始,武汉已经连续一周多实现医疗废物“日产日清”,此前暂存的190吨医废也已于3月6日处置完毕。 


从全国来看,医疗废物日处置能力提高了23%。目前全国平均运行负荷保持50%左右,也能够做到“日产日清”。


但赵群英也提到,全国医疗废物运行负荷上存在分布不平衡的情况。“有的地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持续超负荷运行,全国最多时达到了22个,还有28个接近满负荷运行。”他称,另外还有个别的地市没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,医疗废物都是靠周边地市协同处置。


他表示,到2020年底,全国每个地级市都要至少建一个规范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。到2022年6月底,全国每个县都要建成从收集、转运到处置的完整体系。 


在医疗网飞拼车平台方面,赵群英表示情况总体平稳。 



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水质安全的情况



发布会还提及了疫情发生以来(2020年1月20日至3月7日)的环境监测情况。数据显示,全国城市空气、地表水环境质量以及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均未受到疫情防控影响。


赵群英介绍,疫情期间,全国空气质量总体较去年同期好转。337个地级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.5%,同比上升了11.4%;PM2.5平均浓度为45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了19.6%。 


此外,地表水水质也有所进步,I-Ⅲ类水质比例为86.1%,同比上升8.5个百分点;Ⅳ、Ⅴ类同比下降5.1个百分点;劣Ⅴ类同比下降3.4个百分点。


在饮用水源地水质方面,生态环境部未发现受疫情防控影响水质安全的情况。 


值得关注的是,赵群英特别介绍,疫情期间,饮用水源地在常规监测指标的基础上,还增加余氯、生物毒性两项疫情特征指标。南都记者了解到,增加这两项指标主要是为了监测消毒水对水质的影响情况。


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徐必久表示,从今年1-2月份环境质量状况来看,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改善的态势,有向好的一面。但与此同时部分地区PM2.5浓度出现反弹,臭氧的浓度有较大幅度上升。生态环境部将集中力量打赢蓝天保卫战、碧水和净土保卫战,确保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。 



“执法的目的不是关多少厂,罚多少款”



据悉,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《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》,其中关于建立“两个清单”,即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的内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,尤其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复工复产。从“两个清单”中,可以观察到生态环境部优化执法方式、推动分类管理的积极探索。


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将为企业带来哪些影响?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,实施该清单后,将有一批企业豁免填写环评登记表。“这类项目都是涉及民生的中小微服务型企业,实行豁免有利于推动复工复产。”他表示,该制度还可以与新近实施的排污许可登记表管理衔接,从而通过排污许可实现事中事后监管。 


对于监督执法正面清单,生态环境部生态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,依据该清单将对环境信用良好企业减少现场执法检查。对生产口罩、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的企业等五类企业,原则上一般不开展现场检查。


企业免于现场执法检查,并不简单等于“不管不问”。曹立平强调。执法部门仍可以通过线上交流等多种方式开展对企业的监督、管理和服务。


“环境监管政策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。”曹立平称,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是适应防疫形势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现实需要。“执法正面清单就是向社会发出明确的信号,希望企业能认真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,生态环境部门将支持企业渡过难关,实现绿色发展。” 


“执法的目的不是关多少厂,罚多少款,执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自觉守法。”曹立平称,“正面清单的制定和发布,就是一次推动企业自觉守法的有益尝试。我们愿意与企业形成互相支持、互相信任、守法执法并重的良性互动。”

 


来源:南方都市报  记者:林方舟

免责声明:所载内容、图片来源互联网,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,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仅供参考,交流之目的。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